识字教材与文字教育
识字教材与文字教育
原创:赵文耕
识字教材很重要,因为识字教育更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学习文字是教育的第一步。
自古以来,识字认字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如何实施识字教育,按我个人理解和操作经验,有几个要求。我说的都是按家庭教育条件说的,不是针对学校或者早教机构的。欢迎爸爸妈妈继续阅读。
第一、三岁以前,不用强求,不要刻意。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在经典中,也有不言之教之说。另外一种说法,身教重于言教。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刻意强求。在玩中学,在乐中教,反而弱化那种形式或者仪式感,毕竟,在家里的感觉是温馨的,随意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亲密的,融洽的,无间的。所以,这个时候的识字教育不能太突兀。比如,在正式看书识字以前,先让孩子们听一下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孝经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内容,尤其适合3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孩子想看书,这个时候给孩子看的书最好是识字教材。
三岁之前的识字教材最好选择那些结合实物图片的,颜色鲜艳的,图案简单的。而且,同一本书要多看几遍,如果孩子都会读了,会念了,就可以换其他书看。
总之,开始识字的这段时间,不要在乎效果,重要的是养成习惯。
第二、三岁之后,情景教育,逐渐深入。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主要说的是三岁左右的孩子大脑发展是个黄金期,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意识,主要的还是天性使然。所以,我们经典中把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教育侧重分成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正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我们说的三岁之前,就属于养性阶段。过了三岁,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心性。这个阶段的教育,具体到认字识字的话,同样需要引导。
既然是引导,所以最好用融入场景的方式带领孩子认字。比如,在家里多悬挂一些包含文字的图片、挂图,如果是书法作品就更好了,不过,最好选择一些隶书或者楷书以前的作品行书和草书对孩子的识字没有隶书和楷书好。
如果孩子的识字能有一定的数量,还可以尝试带领孩子写日记。日记内容肯定都是一天的经历,所以,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情景融入的方式了。
如果能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经历的字和句子,都会书写了,那么这个孩子的识字就算过关了。
第三、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
前几年的识字,最主要的目的是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也是一个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机。毕竟是在家学习,不是学校教育。所以,一定要区分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品德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技能教育。
显然,阅读是可以构建孩子良好性格的一个方式。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阅读。有人说过,阅读可以给孩子带来两样东西:知识和智慧。
在西方的教育中,对于少儿阶段的阅读来说,他们有一种方式,叫做分级阅读。这个要得力于他们的语言文字特点,字母文字,我们中文到现在也没有系统的分级阅读,也跟我们的语言文字相关,我们的文字是汉字,是表意文字。正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表意文字,是图形文字,所以,才可以开发成真正的识字教材。
对于识字教材的形式,我也有一点个人感受。一个好的识字教材,我觉得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文字的最早写法。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字的本意,了解了一个字的本意,就有助于了解这个字的引申义。本意和引申义都了解了,才说明认识这个字。
第二:要有文字的演变历程。
中国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未曾中断,一直到今天的简体字,告往知来,才能了解这个字的来龙去脉。
第三:要有文字的文献出处。
一个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所指,不同的文献中的引用,会告诉我们这个字的不同含义,如果一个识字教材,以上元素一概没有,那还是识字教材吗?
或者还是适合孩子的识字教材吗?
建议大家以后再选择识字教材的时候,尽量找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
大家可以选择下面我推荐的两本书:一个是甲骨文台历,一个是字源识字。